手機與孤獨
今天是臘月十八,快過年了。
每每過年的假期里,三五個許久未見的好友總會出來聚聚會,聯(lián)絡聯(lián)絡感情。在把酒言歡,暢談未來,共敘美好之際,總有一群人喜歡靜靜地坐著,拿著手機,刷著微信、微博、qq空間,看到好笑處,突然就笑出聲來,似乎與身邊的人劃開了距離。
曾有網友改用泰戈爾的著名詩句說道:“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坐在你對面,你卻在玩手機。”手機、網絡社交軟件,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它讓我們與友人的交際更加便利,卻同時也讓我們自身變得更加孤獨。
一
有人戲說,有了手機后,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不是洗臉,不是刷牙,而是拿起手機。看看QQ上有沒人留言,看微博上有沒有新的回復、轉發(fā),看微信朋友圈里有什么更新。每天握著手機入睡,再握著手機清醒……生活越來越便捷,一個小屏幕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包括交流。
有次,朋友跟筆者抱怨,現(xiàn)在的聚會都變成了集體刷手機了。不久前,她參加了一個小學同學的婚禮,一群舊日同窗好不容易聚在了一起。原本,舊友相聚,應該是大家熱絡交流。然而,現(xiàn)實往往出乎人意料。8個人坐到一起,有人在自拍,有人在拍剛端上來的很有看相的一盤菜,更多的是一邊刷手機,一邊跟身邊的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看到好笑處,就告訴身邊的人,大家一起來轉發(fā)、評論。本來應該熱熱鬧鬧的飯局,變成了大家都低頭看著手機不停傻笑。
聚會本來就是近距離溝通的一種形式,而你卻醉心于虛擬世界,那就莫名地與身邊的朋友產生了一種心靈上的距離。手機已經成為影響飯局中朋友之間交流和享受美食的黑手,甚至造成冷場。正如網友感言:“拇指運動讓我們變得無禮。”
二
在筆者的校園時代,寫信是一種與遠方朋友溝通的方式。那時候的我們沒有手機,想要聯(lián)系,只能通過信件。那時候的我,常與遠在長沙的表姐通信,往來也寫了上十萬字的書信。每周我都會留意學校收發(fā)室的收件箱,每次都是最積極去幫班里同學拿信,每次拿到信,都不勝歡喜。
現(xiàn)在回頭看看當時的信件,所說的事情,無非就是一些家長里短、身邊瑣事,一些快樂的事,一些煩惱的事,就像現(xiàn)在朋友圈里所訴說的每天發(fā)生的事情。又或者斗斗智,夾雜上一張信箋,寫了一些腦筋急轉彎的題目或是一些難解的九宮格題,看看對方能不能解答出來。
然而,當我們有了手機后,可以發(fā)短信,可以上QQ、微博、微信后,信不寫了,連聯(lián)系也都少了。聯(lián)絡的容易,反而讓人際關系變得更加松散和扁平化了。過去的時代,我們每每遇到某一個朋友,總會絮絮叨叨地訴說這幾年的變化。而今天,我們掌握了每一個朋友的微信、微博等,可以輕易地看到每個人的生活,可以輕易地了解到每個人的事情。有時候,真正停下來認真聊天,反而就變成了談生意、談事情。我們已逐漸將自己孤立起來了,所有的人都變成了泛泛之交。所謂的交情,也就演變成了人脈。
三
曾有段時間,一種名叫“ 手機疊疊樂”的游戲在朋友間甚是流行。游戲規(guī)則很簡單,就是聚會的時候所有人都交出手機,疊在一起,誰受不了先碰了手機誰就要為這餐買單。要說,為什么會流行這種游戲,多半是很多人都不爽手機控的行為。因為朋友聚會,不少手機控都要先拍照,上傳到網絡,然后再吃飯,而席間也多半時間是在低頭玩手機,不多說話,對于朋友的主動交談作出心不在焉的回答。
技術手段的先進,讓溝通更加便利,也讓我們的心靈變得更加封閉。也不知道是我們利用了科學技術,還是我們被科技所“俘虜”,甘愿活在那個虛擬的空間。當有一天,我們面對面坐著,只剩指尖在動,那樣的場景多么的孤獨,也多么的掃興。試想,在周末的時候,約上三五好友,放下手機,就是面對面聊天,講講那些不方便發(fā)在朋友圈的話,談談心,也好過你窩在床上,噼里啪啦地敲著字說,想你們了。
劉 曦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