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炒紅薯葉
小的時候,每到雨水過后,母親都要把那 塊留著的一畦田重新翻開,那畦田不大,兩米 見方,是去年秋季收完豆子留下的。父親把 地窖里留著做種子的紅薯提了出來,并把它 們排著隊埋進了土里,一個月以后,那畦田就 已經(jīng)是綠油油的一片了。
谷雨過后,紅薯苗經(jīng)過兩個月的生長,每 棵都有兩米長,郁郁蔥蔥地長滿了整塊地面, 還調(diào)皮地爬向了隔壁的田里。遠遠望去像一 塊墨綠色的地毯鋪在地上。這個時候,父母 親帶著姐弟們開始了種春薯的扦插勞作。
芒種之后,扦插后的紅薯葉經(jīng)過一個多 月的生長,根深葉茂了,就成為了餐桌上的常 客。母親每天都會摘一把紅薯葉回家。只見 母親用她滿是溝壑和老繭的左手拿著紅薯 葉,右手用手指甲扯開它的包衣,一撕,一拉, 從頭到尾剝得干干凈凈,撕掉的包衣打著卷, 像木匠刨子剛刨過的木屑,在空中飛舞著,然 后安靜地落在母親的腳邊。母親的動作很熟 練,每個紅薯葉只需兩三次就能摘好。摘好 的紅薯葉細長長的,表面透著濕潤,像晶瑩剔 透的翡翠玉簪。我也會幫忙“摘”,把葉上的 包衣撕一段,然后把葉掰斷,讓包衣連著葉不 讓它掉下來。反復(fù)多次以后一件精美的“藝 術(shù)品”就出現(xiàn)了。我把它戴在手腕上當(dāng)做手 鏈,把它掛在耳朵上當(dāng)做耳環(huán),把它圈在脖子 上當(dāng)做項圈。這也是小時候最愛玩的首飾 了。我把“玉簪”“手鏈”“耳環(huán)”“項圈”都給我 母親帶上,夸我母親是美人,母親含著笑,讓 我不要搗亂,又繼續(xù)摘菜了。
蒜炒紅薯葉是母親做得最拿手的菜。把 紅薯葉洗干凈并濾過水,把蒜切成末,炒鍋燒 熱,倒進菜籽油,油燒熱后放下蒜蓉。隨著 “刺啦”一聲,涼的蒜蓉遇到高溫的菜籽油,發(fā) 出刺耳的聲響,蒜蓉先是沉到鍋底,然后隨著 滾著的菜籽油往上翻騰,由原來的白色漸漸 變成黃橙橙的顏色,一股蒜香味從鍋里飄出 來。蒜蓉由原來的辛辣刺鼻到后來的芳香, 不就是人生的寫照嗎?只有先沉下去,接受 苦難的煎熬,才有后來的成熟和芳香!
這時,母親不慌不忙地把紅薯葉也放進 了鍋里,大火快速翻炒,直到紅薯葉出水變軟 的時候加少量的鹽。幾分鐘的光景一盤蒜炒 紅薯葉就上桌了。一只“小饞蟲”早就在桌邊 流著“哈喇子”等著,菜一上桌就迫不及待地 伸出臟兮兮的手,捏著一根紅薯葉往嘴里 塞。清脆,香甜,口齒留香,還有一股極淡的 草腥味,至今仍清晰記得這個味道。
如今,母親年齡也大了,身體殘疾,做不 了飯了。而我在千里之外的他鄉(xiāng)工作,有時 會自己做蒜炒紅薯葉吃,但就是沒有小時候 的那種味道。之后我才終于明白了,那是家 鄉(xiāng)的味道,母親的味道。
作者:王斌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