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圍的竹
作者:李新泉
在河源市境內的東江與久社河相匯之處,有一個綠竹環(huán)抱的村莊——“蘇家圍”。
走進蘇家圍,便走進了竹子的世界,河岸邊,石徑旁,院落里,阡陌間,所到之處都能欣賞到竹的倩影。
蘇家圍何以如此多竹?
這要從“蘇家圍”的歷史背景說起。
相傳,蘇東坡的第七代孫蘇天榮,在元朝元貞元年,赴任番禺教諭,途經義合鎮(zhèn),夜宿船上,夢見一老人指點他上岸觀看一棵高大茂盛的紫蘇樹,并說此地山水清凈,民風淳樸。蘇天榮醒來,覺得紫蘇與本姓有緣,于是下船登上江岸,果見一棵酷似夢境中的大榕樹,而周圍環(huán)境也與老人所說的那樣:朗潤清幽,輕塵不染。于是囑咐后人在適當機會落戶此地。蘇天榮玄孫蘇秀弘,在任東莞京山司巡檢時,念及太祖囑托,于明洪武十四年來到義合鎮(zhèn),購地造屋,屋成,攜家眷定住這里,蘇家圍由此誕生。
眾所周知,蘇軾一生愛竹,他曾留下許多關于竹的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不一而足。于是其后人便秉承了先祖蘇東坡“愛竹”的情懷,在村里村外大規(guī)模地育筍植竹。這便是蘇家圍竹多的緣由。
蘇家圍的竹竹干亭亭玉立,上指云霄,即使偶有一兩根被狂風吹倒,也能保持身姿的周正。這與竹根所處的地基有關,地勢平坦,根系深淺均衡,竹身就不易歪斜。蘇家圍人種竹時,尤其注意到根基的平整。粗大的竹節(jié),像是給竹體上扎了一道腰帶,使竹身平添了幾分威武雄壯的氣派。這得益于蘇家圍人對竹的精心護養(yǎng):勤修剪,剪除旁逸斜出的分杈;勤施肥,保持根部養(yǎng)分充足。竹色青綠,天下皆然,而蘇家圍的竹,則青得泛著光輝。同時,因竹節(jié)邊緣常帶白色的粉狀物,看去,白的分明,青的耀眼,讓人很容易想到“一青二白”這個成語。這深青的竹色,應該歸功東江與久社河清流的滋潤。
蘇家圍還積淀了一種“竹文化”。蘇家圍的祠堂上鐫刻著大量與竹相關的詩文,除蘇軾之外,還有清代鄭板橋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等。
蘇家圍人的生活與竹密切相關。他們用竹子制作各種器具,如竹椅、竹床、竹箱、竹筷、竹碗、竹梯、竹蒸籠、竹柵欄,但凡能用竹子制作的,絕不使用其他材質。最顯眼的是久社河邊的竹制水車,約兩丈多高,轉動起來,飛珠濺玉,很是壯觀;迎親石橋上的竹造欄桿,既有典雅之美,又有古樸之風。
蘇家圍人的種竹、刻竹和用竹,應該是用意良深的。
蘇軾愛竹情深,也終生以竹自律。他的正直,他的氣節(jié),他的清廉,歷朝歷代均有口皆碑。其后裔蘇家圍人則以竹為載體,忠實地繼承了蘇門清正良善的家風。而從蘇家圍走出的官員也極少污吏貪官,大多清廉正派。
愿蘇家圍的竹,竹韻悠長,在新的時代里煥發(fā)出更加蓬勃的生機!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