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記憶的柴門
作者:張錦凱
周末,驅車一路飛馳,駛離城市,尋一處民宿,品味鄉(xiāng)村田園生活。
鄉(xiāng)村民宿是一座精致的柴門小院,白墻青瓦,石子鋪成的小徑灑滿陽光,幾處花叢香氣怡人,土灶烹佳肴,農家味,撫人心。柴門犬吠,小院雞鳴,一碟素菜,一碗清粥,人間有味是清歡,愜意得很;腥婚g,我推開虛掩的柴門,去輕扣心扉,一些事,一些人,溫暖著歲月,溫暖著記憶……
柴門,就是用樹枝編扎的門,或者是用雜木條、小木棍捆綁成的門。橫著兩根木棍,豎著幾塊木條,或者幾塊窄木板,用釘子釘釘,用繩子綁綁,就成了門。鄉(xiāng)村里隨手可得的柳條、竹條、藤條,扎編在一起,也成了門。簡陋、樸實、經用,柴門是這世上最柔軟的一道門,它關不住小院的四季美景,卻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家園。
柴門日月長,總有一幅田園美景鐫刻在我的心靈深處:一扇柴門,還有一條看門的老黃狗,夕陽余暉之下,靜謐的小院古樸而厚重,一種詩意棲居的感覺。記得,家鄉(xiāng)的柴門兩邊,一般要砌上矮矮的土墻,形成一個院宅。土墻上除了放些小農具、雜物以外,也可以曬曬收獲的農作物,擺擺盆花。不過,柴門邊小矮墻前的那塊空地,卻是我和村里小伙伴們玩耍的樂土,打彈子、老鷹捉小雞、丟手絹等童年的游戲,充滿純真和情趣。盡興了,或玩累了,就往矮墻上一坐,兩只小腿吊兒郎當?shù)貞抑,好不自在,好不快活?/p>
“欲掃柴門迎遠客,青苔黃葉滿貧家。”柴門寒舍,清貧之境,沒有雕梁畫棟的裝飾,沒有富裕的生活條件,也許只有木屋三間,也許只有粗茶淡飯,但滄桑的歲月里永遠流淌著愛。柴門簡陋,從來是不設防的,左鄰右舍端個飯碗,推門即入,一起話桑麻、拉家常。有時缺個農具,同村人在柴門前喊幾聲,若沒人應答,便會推開虛掩的門,拿起農具就走,這大概就是柴門人家最淳樸的鄉(xiāng)土民風吧。
遠離了鄉(xiāng)村,住進了樓房,生活的環(huán)境改變了,但柴門內的舊時光,或將成為一生的溫暖。當代作家木心曾說:“無論蓬戶荊扉,都將因你的倚閭而成為我的凱旋門。”倚柴門者,不止家人、愛人或朋友,更有自己,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織中詩意地凱旋。柴門回首,里面住著一顆明凈、淡泊、悠遠的心:“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悠閑自得;“最好暮秋溪上路,柴門月色向人新”,清新美麗;“野老籬前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村野之趣;“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犬吠人歸,你是那個風雪夜歸人嗎?還是你在等待那個風雪夜歸的人呢?柴門,是要歸的,歸來之時溫暖依舊。
社會在發(fā)展,生活在變遷,鄉(xiāng)村的柴門悄悄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都是漂亮的鐵門,涂著銀灰色或大紅色的油漆,氣派莊嚴。如果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流落到村莊,面對緊閉的鐵門和虛掩的柴門,他會叩開哪一家呢?當我們把其他人阻擋在門外的時候,不經意間,我們自己也成了門外人。其實,我們心中應該有扇樸實無華的柴門,一直靜靜地敞開心扉,為別人,也為自己。
一個時代結束了,敞開的柴門變成了緊閉的鐵門,柴門走進了歷史,但結束并不意味著終結;蛟S我們只有在鄉(xiāng)村民宿里品味柴門清歡,或許我們還能從古詩雅韻中閱讀柴門往事,然而,我總覺得,推開記憶的柴門,敞開心扉去面對現(xiàn)實,總有一段歲月歷久而彌新……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