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蒼山遠
作者:馬亞偉
天寒,風冷,日暮蒼山遠。下午四五點鐘,光線就開始變得昏暗了。我迎風而行,去拜訪一座山。為什么說是拜訪呢?因為這座山就像一位我尊敬的老朋友,夏秋季節(jié)我經(jīng)常進山,去感受山的博大與豐饒。入冬以后,瑣事絆住了腳步,遲遲未能赴山的約會。
我所在的小城是幸運的,因為有這樣一座山可以倚靠,小城也有了山的風骨和氣韻。這座山在小城的西面,我叫它西山。西山不是很巍峨,但與周圍的環(huán)境渾然一體,頗有“風水寶地”的色彩。我把視線投遞過去,遠遠看到冬日的山呈現(xiàn)出蒼青色,仿佛是淡墨掃過的一筆。西山與更遠處的山連綿成山脈,“山脈”真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山的脈絡起起伏伏,曲曲折折,綿延到南方以南,北方以北。群山仿佛緩緩展開的畫幅,素雅而詩意的水墨畫展現(xiàn)在眼前。世界博大,山河壯美。人的視野被一座山打開了,我由西山望到了更遙遠的地方。我想象著,如果登臨山頂,一眼望過去,視線一定會穿越八千里路云和月,落到比遠方更遠的地方。
不過,我此行的目的并不在于登山。只要能夠與西山零距離接觸,面對面道一聲“別來無恙”,然后靜靜地談談心,就足夠了。冬天的山真的是瘦了,瘦了整整一圈。暮色微微,蒼山隱隱,我要一步一步丈量與西山的距離。只有步行,才能體會那種由遠及近的真切感受。我心中的目標明確,所以走起路來腳下生風。穿過熙攘的人群,穿過密集的車流,穿過縱橫的街道,我很快走出了小城。
西山看起來就在眼前,可是如果你用心丈量它與城市的距離,發(fā)現(xiàn)它在遙遠的塵世之外。它所在的地方,沒有車馬喧囂,沒有人群熙攘,沒有高樓林立,沒有紛繁與蕪雜的俗務,沒有凡塵中瑣碎的煩擾。所以,山自古以來就帶有隱逸的色彩,是安放心靈的地方。古人用隱居山林的方式,表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我們現(xiàn)代人,沒有必要做形式上的隱者,但可以時不時去山林造訪,讓山的博大、傲岸、高潔來蕩滌身上和心上的塵埃。
每走一步,就離山更近一步。冬日的山,看得越來越清晰。季節(jié)轉換,城里的人并不太敏感,而山的反應卻極為靈敏。曾經(jīng)豐腴的山,此時風骨畢現(xiàn)。顏色上的變化是最鮮明的特征,其骨子里生出的寒意是山的底色。此時的山,真的可以叫做寒山了。遠遠望去,一派岑寂寒涼。山,依照季節(jié)的安排改變自己,變換底色,歲歲如此輪回。四季更迭,萬物有序。朱光潛說過:“人的最聰明的辦法是與自然合拍,如草木在和風麗日中開著花葉,在嚴霜中枯謝。”我想,其實人之所以聰明,是因為善于向大自然學習。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蘊含著生命的智慧。
天寬,地闊,日暮蒼山遠。迎著風,我的腳步越來越輕快。不知不覺間,已經(jīng)走到山腳下。我仰望冬日寒山,看到它巋然不動的風姿,被一種涼意和一派蕭壯深深震撼,心胸突然間就被打開了,只覺得整個人被山風吹得清透起來。此時的山,冷靜,睿智,淡泊,從容,豁達。我對著蒼山,輕輕道一聲:“久違了!”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